判断光纤激光打标机的光学系统是否需要清洁,可通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、标记效果及直接检查光学部件等方式综合判断,具体方法如下:
光学系统(如聚焦镜、振镜镜片、光纤输出头)被污染后,会导致激光能量损耗、光束偏移或散射,直接影响标记质量,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考虑清洁:
- 标记模糊或清晰度下降:原本清晰的字符、图案变得边缘发虚、线条变粗,或局部出现 “毛边”,尤其是精细标记(如二维码、小字)时更明显。
- 标记深度变浅或不均匀:同一批次工件的标记深度突然变浅,或同一平面上的标记深浅不一(如部分区域打不深,部分区域正常)。
- 标记出现光斑异常:标记区域出现不规则的光斑扩散、重影,或局部有 “暗点”“亮斑”,与正常光斑形状(如圆形、方形)差异明显。
- 打标速度下降时效果恶化:在正常参数下,提高打标速度后,标记缺陷(如模糊、断线)比平时更严重,可能因光学部件污染导致激光能量稳定性下降。
- 激光功率异常:在设备控制系统中查看实时激光功率,若相同功率参数下,实际输出功率明显低于正常数值(如下降 10% 以上),且排除激光器本身故障(如老化、水冷异常),可能是光学部件污染导致能量损耗。
- 振镜运行异响或卡顿:振镜镜片若附着灰尘、油污,可能影响镜片平衡,导致振镜在高速偏转时出现轻微异响、卡顿,或标记位置出现微小偏移(需配合校准测试确认)。
在设备断电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打开防护罩,用手电筒或专用照明设备照射光学部件,观察表面状态:
- 聚焦镜:位于打标头下方,直接面对工件,易沾染灰尘、金属碎屑(打金属时)或油污(打塑料 / 皮革时)。若表面有明显的点状污渍、划痕(轻微划痕可能不影响,但污渍需清理)、透明镜片出现 “雾化”“油膜”,则需要清洁。
- 振镜镜片:位于打标头内部,有 X 轴和 Y 轴两个镜片,若表面有灰尘堆积、指纹(安装 / 维护时误触)或纤维状杂质(如环境中的绒毛),会影响光束偏转精度。
- 光纤输出头(QBH 头):连接光纤与打标头的部件,其端面若有灰尘、油污或划痕,会导致激光输出效率下降,观察时若端面不洁净、有明显污渍,需及时清洁。
- 保护镜片(若有):部分设备在聚焦镜下方加装可拆卸的保护镜(防止工件碎屑直接污染聚焦镜),若保护镜表面有明显污渍、划痕或破损,需优先清洁或更换(保护镜为消耗品,严重污染时建议直接更换)。
- 环境因素:若设备使用环境粉尘较多(如金属加工车间)、湿度高(>60%)或有油烟(如靠近焊接、喷涂工序),光学部件污染速度会加快,建议缩短检查周期(如每周 1 次),即使未出现明显异常,也需定期查看。
- 保养周期:若按常规保养周期(如每月 1 次)未清洁,且设备已连续高强度运行(如每天工作 8 小时以上),即使标记效果暂时正常,也建议按计划检查清洁,预防污染积累导致严重故障。
- 清洁光学部件需使用专用工具(如无尘布、无水乙醇、镜头纸),避免用手直接触摸或使用粗糙布料,防止划伤镜片。
- 若清洁后标记效果仍未改善,可能是镜片磨损、镀膜损坏或光学系统校准偏移,需联系专业技术人员检修。
通过以上方法可及时判断光学系统是否需要清洁,避免因污染导致激光能量损耗、设备寿命缩短或标记质量不合格,保障设备稳定运行。

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公司联系,电话:13580828702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