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类型材料调整激光打标机参数的核心,是围绕 “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特性、热稳定性、物理形态” 针对性适配,避免因参数不当导致打标失效、材料损坏或安全隐患,以下是分材料的特殊注意事项:
- 应对高反射率特性
- 铝、铜等高光洁度金属反射率强,易导致激光能量反射回激光器,需提高功率(比不锈钢高 10%-20%)并降低速度,或开启 “激光模式切换”(部分设备支持 “金属专用模式”)。
- 避免低功率 + 高速组合,否则标记浅且易消失,可搭配中高频率(50-100kHz)减少表面飞溅。
- 防止氧化与变形
- 打标时需吹压缩空气(气压 0.3-0.5MPa),吹散熔渣并隔绝氧气,避免表面发黑氧化。
- 薄金属片(厚度 < 1mm)需降低功率(30%-50%)+ 提高速度(400-600mm/s),防止热变形或击穿。
- 特殊金属的适配
- 黄铜、紫铜需更高功率(70%-80%)+ 中低频率(30-50kHz),利用单脉冲高能量突破高反射率。
- 不锈钢想获得白色标记,可采用 “高频率(100-150kHz)+ 中功率(40%-60%)+ 高速(500-700mm/s)”,避免过度熔化。
- 匹配激光吸收与颜色特性
- 透明塑料(如 PC、透明 ABS)无色素,难以吸收激光,需选择紫外激光或添加色母,参数上用低功率(20%-30%)+ 高频率(80-120kHz)+ 多次打标,形成雾化效果。
- 黑色塑料易吸收激光,用低功率(15%-30%)+ 高速(400-600mm/s),避免烧焦变形;浅色塑料需稍提高功率(30%-45%),保证对比度。
- 避免有害物质释放与材料损坏
- PVC 材料打标时会释放氯气,必须在通风环境下操作,且降低功率(<30%)+ 提高速度,减少热分解。
- 软质塑料(如 PP、尼龙)热稳定性差,用高频率(60-100kHz)+ 短作用时间,避免表面凹陷、起皱。
- 特殊功能塑料的注意点
- 阻燃塑料、玻纤增强塑料需降低功率(25%-40%)+ 增加打标遍数(2-3 遍),避免玻纤暴露或材料脆裂。
- 食品接触级塑料(如 PP 食品容器)需选用无异味打标参数(低功率 + 高速),且避免激光深度过深导致材料析出。
- 控制灼烧程度与烟尘
- 木材、皮革易灼烧发黑,用中低功率(30%-50%)+ 中速(200-400mm/s)+ 开启吸气装置,吹走烟尘避免二次污染。
- 浅色木材(如白木)需降低功率(20%-35%),高频率(50-80kHz),减少碳化面积;深色木材可稍提高功率增强对比度。
- 防止材料损坏与变形
- 亚克力(有机玻璃)需用 CO₂激光,参数上中功率(40%-60%)+ 中速(250-350mm/s),避免功率过高导致表面炸裂或边缘发黄。
- 纸张、薄皮革(如羊皮纸)极脆,用低功率(10%-20%)+ 高速(500-800mm/s),单次打标,防止穿透或起皱。
- 特殊处理需求
- 皮革想获得清晰图案且不发硬,可采用 “低功率 + 高频率 + 吹气”,避免纤维碳化粘连。
- 厚木材深雕刻时,用低频率(20-40kHz)+ 低速(100-200mm/s)+ 多层叠加,每层深度控制在 0.1-0.2mm,防止局部过热起火。
- 玻璃与陶瓷(脆性、低吸收性)
- 玻璃需用紫外激光或 CO₂激光,低功率(10%-25%)+ 高频率(100-200kHz)+ 多次打标(3-5 遍),避免单次能量过高导致裂纹。
- 陶瓷分釉面和素坯:釉面用中功率(30%-50%)+ 中频率(50-80kHz),素坯用低功率(20%-35%),防止釉面脱落或素坯碎裂。
- 薄膜与薄片材料(厚度 < 0.1mm)
- 如 PET 薄膜、铝箔,需用高速(600-1000mm/s)+ 低功率(<20%)+ 高频率(100-150kHz),单次扫描,避免击穿或卷曲。
- 导电薄膜(如 PCB 板铜箔)需精准控制功率(15%-25%),确保只打标表面涂层,不损伤底层导电层。
- 复合材料(如碳纤维、多层板材)
- 碳纤维需高功率(60%-80%)+ 中频率(50-70kHz),打标时避免纤维分层,可搭配吹气减少热影响区。
- 多层板材(如纸塑复合板)需按表层材料调整参数,优先保证表层清晰,避免激光穿透至内层导致分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