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光打标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,对目标材料表面进行局部照射,通过材料吸收激光能量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,从而形成永久性标记(如文字、图案、二维码等)。其核心过程可拆解为激光产生、光束控制、材料作用三个关键环节,具体如下:
激光打标机的核心是激光器,它通过特定方式将电能或光能转化为高度集中的激光束。不同类型的激光器(如光纤激光器、CO₂激光器、紫外激光器等),工作原理略有差异,但最终目标都是生成具有高方向性、高单色性、高亮度的激光:
- 能量激励:激光器内部的工作物质(如光纤中的稀土元素、CO₂气体、紫外晶体等)受到外部能量(电能、光泵浦等)激励,使原子中的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。
- 受激辐射:高能级电子不稳定,会自发向低能级跃迁,释放出与入射光频率、相位、方向一致的光子,这些光子在谐振腔内不断反射、放大,最终形成高强度激光束。
- 激光输出:经过谐振腔筛选和放大的激光,通过输出镜射出,成为打标所需的 “能量工具”。
激光束从激光器输出后,需通过一系列光学组件进行聚焦、偏转和塑形,以确保能量集中且精准作用于目标位置:
-
光束传输与聚焦
激光束先经过反射镜、扩束镜等光学元件,调整光束直径和发散角,再通过聚焦透镜将其聚焦为极小的光斑(直径可小至微米级),使能量密度大幅提升(可达 10⁶-10⁹ W/cm²)。
-
振镜系统:动态控制标记轨迹
聚焦后的激光束进入振镜扫描系统(由 X、Y 两个高速摆动的反射镜组成),振镜由计算机控制的伺服电机驱动,可快速改变激光束的传播方向,使其按照预设的图案轨迹在材料表面移动。
- 例如:标记文字时,振镜根据文字的笔画路径实时调整角度,激光束随之 “描画” 出字形。
-
参数调节
计算机通过软件(如打标控制软件)设置标记参数(如激光功率、扫描速度、光斑大小等),确保激光能量与材料特性匹配(如金属需高功率,塑料需低功率避免烧穿)。
当高能量激光束照射到材料表面时,材料吸收激光能量后会发生局部物理或化学变化,具体反应因材料类型而异,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-
热加工机制(适用于金属、部分塑料等)
- 蒸发 / 烧蚀:激光能量瞬间使材料表面温度升高至熔点或沸点,表面物质被蒸发或气化,形成凹陷的标记(如金属表面的深色印记)。
- 氧化变色:部分金属(如铝、铜)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后,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,形成颜色差异(如黑色或灰色),无需去除材料即可形成标记。
-
光化学机制(适用于塑料、玻璃、陶瓷等)
- 分子键断裂:激光能量破坏材料表面的分子结构(如塑料中的高分子链),导致局部成分变化,形成颜色或透明度差异(如玻璃表面的白色标记)。
- 相变:部分材料(如陶瓷)在激光照射下发生结晶状态变化,形成与周围区域的光学对比(如从透明变为不透明)。
-
冲击强化(特殊应用)
高功率激光脉冲可在金属表面产生微小的冲击波,使表层材料发生塑性变形,形成细微的凹凸纹理,通过光线反射差异呈现标记(常用于需要保持材料完整性的场景)。
激光打标机的本质是 **“能量的精准控制与材料的局部改性”:
- 激光器提供高能量激光束;
- 光学系统将激光聚焦并按预设轨迹移动;
- 激光与材料表面作用,通过蒸发、氧化、相变等方式形成永久性标记。

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公司联系,电话:13580828702;
这种非接触式加工方式,既能保证标记的高精度(最小线宽可达 0.01mm)和永久性,又不会损伤材料内部结构,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、汽车、医疗等众多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