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光打标机在塑料上打标时,热影响区(HAZ)是指材料因激光能量输入而发生物理 / 化学变化的区域(如融化、变色、变形等),控制热影响区是保证塑料打标质量(如清晰度、平整度)和材料性能(如结构强度、耐候性)的核心。以下是具体控制方法,结合塑料特性和设备参数展开说明:
一、优先选择 “冷加工” 激光器,从源头减少热输入
不同波长的激光器对塑料的热作用差异极大,紫外激光器是控制热影响区的最优选择,其次根据塑料类型匹配激光器:
- 紫外激光(355nm):通过 “光化学分解” 作用打标(而非热气化),能量集中在材料表层几微米,几乎无热传导,适合所有热敏感塑料(如 PET、PC、医疗级 PP、尼龙)。例如:在 PET 饮料瓶标签上打标生产日期,紫外激光可实现清晰的黑色标记,且瓶身无变形、无泛白(传统 CO₂激光可能导致 PET 表面融化发雾)。
- 光纤激光(1064nm):热影响区中等,适合含金属添加剂的塑料(如导电 ABS、玻纤增强 PA),其能量被金属颗粒吸收后局部气化,减少对塑料基体的热传导。例如:在含 20% 铝粉的黑色工程塑料外壳上打标,光纤激光可形成高对比度的银白色标记,边缘无融化。
- CO₂激光(10.6μm):热影响区较大(适合耐温性稍高的塑料如普通 ABS、PE),需通过参数严格控制。若用于热敏感塑料(如 PC),易导致表面 “鼓包” 或 “泛黄”,需谨慎使用。
原则:对精度要求高、易变形的塑料(如医疗器械塑料件、电子连接器),坚决避免使用 CO₂激光,优先用紫外激光;对耐温性强的普通塑料(如 PP 周转箱),可选用 CO₂激光但需配合参数优化。
二、精细化调整激光参数,减少局部热积累
激光参数(功率、速度、频率、脉冲宽度)直接决定热输入量,需通过 “低能量、高频率、快速度” 的组合减少单区域热停留:
-
降低单脉冲能量:
- 提高激光频率(如从 30kHz 升至 100kHz):频率越高,单位时间内脉冲数量越多,单脉冲能量越低(总功率不变时),可避免局部材料因单次能量过高而融化。例如:打标 PC 塑料时,频率从 50kHz 提至 150kHz,热影响区可缩小 30% 以上。
- 降低平均功率(如从 30W 降至 10-15W):对熔点低的塑料(如 PE 熔点约 130℃、PVC 约 80℃),高功率易导致材料 “过烧”,需以 “能打清晰即可” 为标准降低功率(例如 PE 塑料打标功率控制在 5-10W)。
-
提高打标速度:
速度越快,激光在同一位置的停留时间越短(热积累越少)。例如:在 ABS 塑料上打标,速度从 100mm/s 提升至 500mm/s,热影响区宽度可从 0.1mm 缩小至 0.03mm(需配合功率微调,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标记模糊)。 -
优化脉冲宽度:
脉冲宽度越窄(如紫外激光的 10-50ns),能量释放越集中,热扩散时间越短,适合精密打标(如医疗塑料导管上的刻度);若脉冲过宽(如 CO₂激光的 1-10μs),能量会向材料内部传导,导致热影响区扩大。
三、优化打标模式与路径,避免局部热量集中
打标图案的 “形态” 和 “扫描路径” 会影响热量分布,通过设计优化可减少局部过热:
-
采用 “点阵式” 而非 “连续线条” 打标:
连续线条打标时,激光沿路径持续加热同一区域,易导致热量堆积(如打标 “123” 时,数字的拐角处热量最集中);而点阵式打标(图案由离散点组成)可通过点与点之间的间隙散热,例如:将文字线条拆分为直径 0.05mm 的点阵,点间距 0.03mm,热影响区可减少 40% 以上。 -
规划 “非重叠” 扫描路径:
避免激光在同一区域重复扫描(如复杂图案的交叉线条),可通过软件设置 “单向扫描”(而非双向来回扫描),减少重叠加热。例如:在圆形塑料盖打标二维码时,采用 “从内到外” 的螺旋路径,比 “左右往复” 路径的热影响区更均匀。 -
控制打标深度,浅表层打标优先:
塑料打标以 “清晰可辨” 为目标,无需追求过深标记(多数场景深度 0.01-0.05mm 即可)。过深打标(如超过 0.1mm)会导致激光能量向材料内部传导,引发深层融化或开裂(尤其脆性塑料如 PS、PMMA)。
四、利用辅助手段降低局部温度
通过外部辅助工具可进一步减少热积累,尤其适合批量连续打标场景:
-
惰性气体保护(如氮气):
在打标区域通入氮气(流量 5-10L/min),一方面可隔绝氧气,减少塑料高温下的氧化变色(如 ABS 打标后边缘泛黄);另一方面氮气可带走局部热量,降低热影响区。例如:在医疗级 PC 输液器接口打标时,氮气保护可使标记边缘更平整,无 “焦边”。 -
冷却装置配合:
对厚壁塑料(如 5mm 以上的尼龙部件),可在打标背面加装水冷板(温度控制在 20-25℃),通过热传导带走热量,避免热量在材料内部堆积。注意:水冷板需与塑料表面紧密接触(可垫导热硅胶),否则散热效果会大幅下降。 -
分段打标,间隔散热:
批量打标时,每打标 10-20 个工件,暂停 5-10 秒,利用自然散热降低材料温度。例如:在 PP 塑料玩具外壳连续打标时,分段操作可避免因塑料整体升温导致的后续标记变形。
五、适配塑料特性,针对性调整参数
不同塑料的耐温性、导热性差异大,需根据材质特性 “定制” 参数,避免 “一刀切”:
塑料类型 | 耐温性(熔点) | 热影响区控制重点 | 推荐参数示例(紫外激光) |
---|---|---|---|
PET(饮料瓶) | 250-260℃ | 避免表面融化泛白 | 功率 5-8W,速度 800-1000mm/s,频率 300kHz |
ABS(电器外壳) | 200-260℃ | 控制拐角处热量集中 | 功率 10-15W,速度 500-700mm/s,频率 200kHz |
PC(医疗部件) | 220-230℃ | 防止内部应力释放导致开裂 | 功率 8-12W,速度 600-800mm/s,频率 250kHz |
PVC(管道) | 80-100℃ | 严格限制功率,避免分解产生有害气体 | 功率 3-5W,速度 1000-1500mm/s,频率 300kHz |
六、针对特殊塑料的 “定制化” 控制方案
部分塑料因成分特殊,需额外注意热影响区控制:
- 含玻纤 / 填充剂的工程塑料(如 PA66+30% 玻纤):玻纤对激光吸收弱,打标时需稍提高功率(比纯塑料高 10-20%),但需同步提高速度(避免功率过高导致塑料基体过热),例如:纯 PA66 用 20W 紫外激光、速度 500mm/s,加玻纤后可调整为 22W、速度 600mm/s。
- 透明塑料(如透明 PC、PMMA):透明塑料对激光吸收弱,需通过 “色变增效”(如添加专用激光打标色母粒)或提高功率 / 降低速度,但需控制在 “临界值”(避免过热泛白),例如:透明 PC 打标时,用紫外激光 25W、速度 300mm/s,配合色母粒可实现黑色标记,且无变形。
七、设备维护与校准,保证能量稳定性
激光能量不稳定会导致热影响区波动(如忽大忽小),需定期维护设备:
- 每周清洁激光器出光口镜片(用无水乙醇擦拭),避免镜片污染导致能量散射(散射能量会扩大热影响区);
- 每月校准扫描振镜(通过软件 “点校正” 功能),确保激光光斑聚焦精准(聚焦光斑直径越小,能量越集中,热影响区越可控);
- 对老旧设备,检查激光电源输出稳定性(用功率计测试,波动需≤5%),避免因功率跳变导致局部过热。
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公司联系,电话:13580828702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