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a0.8 的塑料表面虽光滑,但可能残留影响激光吸收的杂质,需提前处理:
- 清洁表面油污 / 脱模剂:塑料成型过程中可能残留脱模剂、机油或指纹,这些物质对 CO₂激光(10.6μm)反射率高,会导致局部能量不足,出现 “标记漏点” 或 “对比度不均”。建议用无水乙醇或异丙醇擦拭,晾干后再打标(尤其 ABS、PC 等易吸附杂质的塑料)。
- 避免表面涂层干扰:若塑料表面有喷漆、镀层(如镀铬、喷漆的 ABS),Ra0.8 可能是涂层的粗糙度而非基材,需确认激光是否需要穿透涂层。若仅标记涂层,需降低功率(避免损伤基材);若需标记基材,需先测试涂层对 10.6μm 激光的吸收率(如某些透明涂层可能透光,导致能量直接作用于基材,需调整参数)。
CO₂激光打标塑料的核心是通过 “可控热作用” 实现标记(碳化变黑、材料气化或化学变色),Ra0.8 的表面微观均匀性为参数稳定提供了基础,但需精准调整以下参数:
- 功率过高:塑料(尤其热塑性塑料如 PP、PE)会因过度受热熔化,导致标记边缘 “糊化”(出现黑色晕圈),甚至表面起泡(如 PC 塑料功率超过 30W 时,易因高温产生气泡)。
- 功率过低:无法形成有效碳化或变色,标记与基材对比弱(如白色 PP 塑料,功率不足时仅呈浅灰色,强光下难以识别)。
- 建议范围:根据塑料类型调整,ABS/PC 常用 5-15W,PP/PE 常用 8-20W(具体需通过试打确定:以 “标记清晰且边缘无明显熔化” 为标准)。
Ra0.8 的塑料表面热传导较均匀,但 CO₂激光的热作用时间过长会导致热量扩散到标记区域外,造成 “边缘模糊”。
- 速度过慢:热量积累过多,标记线条变粗(如设计 0.2mm 的线条,实际可能因热扩散变成 0.3mm,细节丢失),尤其对精细图案(如二维码、微小字符)影响大。
- 速度过快:能量作用时间不足,标记深度 / 颜色浅,对比度低。
- 建议范围:精细图案(线宽<0.3mm)用 300-500mm/s,大字符 / 粗线条用 100-300mm/s(例如:Ra0.8 的 ABS 塑料打标 0.5mm 字母,速度 350mm/s 时边缘最规整)。
CO₂激光的频率决定单位长度内的光斑数量,Ra0.8 的表面对光斑均匀性要求高:
- 频率过低(<5kHz):光斑间距大,标记呈 “点状拼接”,线条有锯齿感(如打标直线时,肉眼可见断续的光斑痕迹)。
- 频率过高(>20kHz):光斑过度叠加,热量集中,易导致局部过热(尤其深色塑料,如黑色 ABS,高频下更易过烧)。
- 建议范围:5-15kHz,兼顾均匀性与热控制(如白色 PC 塑料用 10kHz,标记线条平滑无锯齿)。
Ra0.8 的塑料表面平整度较好(微观峰谷差 0.8μm),但仍需确保激光焦点严格落在表面:
- 焦点过高(离焦):光斑变大,能量密度降低,标记变浅且边缘模糊;
- 焦点过低(过焦):能量过于集中,易击穿塑料(尤其薄塑料,如 0.5mm 厚的 PET 薄膜,可能被打穿)。
- 操作建议:用自动对焦功能(若设备支持),或手动试打不同焦距(±0.1mm 范围),选择标记最清晰的位置。
塑料(尤其热塑性塑料)耐热性差,Ra0.8 的表面虽光滑,但局部高温仍可能导致:
- 表面收缩 / 变形:如 PP 塑料,当激光能量集中区域温度超过 160℃(熔点)时,会因熔化后冷却收缩,导致标记周围出现 “凹陷” 或 “翘边”。解决:降低功率 + 提高速度(如 PP 从 15W/200mm/s 调整为 10W/400mm/s)。
- 化学变色异常:某些塑料(如 PVC)含氯元素,高温下可能分解出 HCl 气体,导致标记呈 “灰绿色”(而非正常黑色),且材料变脆。解决:避免用 CO₂激光打标 PVC(建议换紫外激光),或极低功率(<5W)快速打标,减少分解。
- 透明塑料的 “白雾” 现象:如透明 PC、PMMA,Ra0.8 的表面经 CO₂激光作用后,若能量过高,会因内部气化产生微小气泡,形成 “白雾”(影响透明度)。解决:用低功率(3-8W)+ 高频率(15kHz),仅作用于表面 0.1μm 深度,避免内部气化。
Ra0.8 的塑料表面既非镜面(反射强)也非粗糙(散射强),对比度主要依赖 “碳化 / 变色深度” 与 “表面漫反射差异”,需注意:
- 浅色塑料(白、浅灰):需确保碳化充分(变黑),可适当提高功率(但不超过过烧阈值),例如白色 ABS 用 12W 功率,标记呈深黑色,与基材对比鲜明;
- 深色塑料(黑、深蓝):无法通过碳化变黑提高对比,需依赖 “材料气化形成的浅痕”(漫反射差异),建议降低功率(避免过深导致颜色接近),用 “浅刻蚀” 实现对比(如黑色 PP 用 8W 功率,标记区呈浅灰色,可识别);
- 彩色塑料:需测试激光对颜料的影响,例如红色 ABS 可能因激光作用褪色为粉色,与基材形成对比,若褪色不明显,可略微提高功率(但需防止颜料分解产生异味)。
即使标称 Ra0.8,同批次塑料可能因成型工艺(注塑压力、温度)差异,粗糙度波动 ±0.2μm(实际 Ra0.6-Ra1.0),需:
- 首件测试:每批次取 3-5 个样品试打,若标记效果差异>10%(如有的清晰、有的模糊),需微调参数(波动大时,可适当提高功率 5-10%,增强适应性);
- 固定成型工艺:协调注塑环节,确保脱模剂用量、冷却时间一致,减少表面粗糙度波动(尤其对 ABS、PC 等对工艺敏感的塑料)。
CO₂激光打标塑料时,高温会导致材料分解,需注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