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操作激光打标机时,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和设备特性,以避免人身伤害、设备损坏或影响打标效果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,涵盖安全、操作流程、材料适配等多个方面:
激光属于高能光束,直接或间接接触可能造成灼伤、眼部损伤等危险,必须优先做好防护:
-
个人防护措施
-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对应波长的激光防护镜(如光纤激光常用 1064nm 防护镜),禁止裸眼直视激光束或反射光(金属、玻璃等光滑表面易反射激光)。
- 穿长袖工作服、戴手套,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激光可能照射的区域(尤其打标高温材料时,防止飞溅物烫伤)。
- 禁止佩戴首饰(如戒指、手链)操作,金属饰品可能反射激光或卷入运动部件。
-
工作环境安全
- 设备周围设置 **“激光危险” 警示标识 **,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,打标时关闭工作区域防护门(如有),防止激光泄漏。
- 避免在易燃易爆环境中操作(如靠近酒精、汽油等可燃物),部分材料(如 PVC、某些塑料)打标时会产生有毒烟雾,需开启排烟系统并保持通风。
- 设备必须可靠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,防止静电或漏电损坏设备、危及人身安全。
-
设备状态确认
-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稳定(符合设备额定电压,如 220V±10%),电源线、数据线是否连接牢固、无破损。
- 对于水冷激光器,确认水箱水位充足、冷却液未变质(无浑浊、异味),水泵运行正常,水管无堵塞或漏水。
- 检查光学部件:镜片(反射镜、聚焦镜)表面是否清洁无污渍,保护盖(如石英片)是否完好,无裂纹或严重划痕。
- 运动系统(如工作台、振镜)是否灵活,无卡顿或异响,导轨上无异物(如工具、碎屑)。
-
材料与参数适配
- 确认待打标材料适合激光加工:部分材料(如 PVC、聚甲醛)打标时可能释放有毒气体或产生腐蚀性物质,需提前了解材料特性,必要时进行小范围测试。
- 根据材料类型(金属 / 非金属)、厚度、表面状态,预设合理的打标参数(功率、速度、频率等),避免参数过高导致材料燃烧、变形,或参数过低影响打标清晰度。
-
开机与调试流程
- 严格按开机顺序操作:先开总电源→开冷却系统(如水箱)→等待冷却系统运行稳定后→开启激光器→启动控制软件,禁止跳过步骤或强行开机。
- 调试打标范围时,先用 “红光定位” 功能确认打标区域,确保激光不会照射到设备外壳、夹具等非目标位置,避免反射损坏部件。
- 首次打标新工件时,先进行 “单步测试” 或小范围试打,检查焦距是否准确(焦点位置直接影响打标精度和深度)、参数是否合适,确认无误后再批量加工。
-
运行中的监控
- 打标过程中必须全程值守,禁止擅自离开设备,随时观察打标状态:如是否有异常烟雾、异味、异响,工件是否偏移(防止激光打偏)。
- 禁止在设备运行时清洁镜片、调整光路或触碰运动部件(如工作台、振镜扫描头),如需调整必须先暂停打标并关闭激光输出。
- 若遇紧急情况(如火灾、异响、激光泄漏),立即按下设备急停按钮,切断总电源,再进行后续处理。
-
关机步骤
- 按与开机相反的顺序关机:关闭激光器→关闭控制软件→关闭冷却系统→关闭总电源,避免直接切断总电源导致设备数据丢失或部件损伤。
- 清理工作区域:移除打标完成的工件,清扫碎屑(尤其是金属粉末,防止堆积引发短路),关闭排烟系统并清洁滤网。
-
设备状态记录
- 记录设备运行情况:如打标数量、是否出现异常(如功率下降、精度偏差),便于后续维护排查。
- 若发现镜片污染、运动卡顿等小问题,及时按保养规范处理;重大故障(如激光器不发光、软件崩溃)切勿自行拆解,需联系厂家技术人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