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类型的塑料因化学结构(极性 / 非极性)、表面能、激光吸收率、耐热性等特性差异显著,其适用的表面预处理方法需针对性匹配,才能最大化控制激光打标的热影响区(HAZ)。以下是常见塑料类型与预处理方法的对应关系及原理分析:
一、非极性塑料(低表面能,激光吸收率低)
典型类型:聚丙烯(PP)、聚乙烯(PE)、聚四氟乙烯(PTFE,特氟龙)
核心问题:表面惰性强、极性低(PP/PE 表面能≈30-35 mN/m,PTFE≈18 mN/m),对激光(尤其是红外 1064nm)吸收率极低(通常 < 20%),需高激光功率易导致 HAZ 扩大;表面油污 / 脱模剂更易残留,加剧局部过热。
核心问题:表面惰性强、极性低(PP/PE 表面能≈30-35 mN/m,PTFE≈18 mN/m),对激光(尤其是红外 1064nm)吸收率极低(通常 < 20%),需高激光功率易导致 HAZ 扩大;表面油污 / 脱模剂更易残留,加剧局部过热。
推荐预处理方法及效果:
-
等离子体处理(首选)
- 原理:通过等离子体(如氧等离子)在表面引入极性基团(-OH、-COOH),提升表面能(PP 处理后可达 50-60 mN/m),同时增加激光吸收率(PP 对 1064nm 激光吸收率从 15% 提升至 40%+)。
- 效果:可降低激光功率 30%-50%,HAZ 缩小 60%-70%(如 PP 打标时,未处理 HAZ≈0.2mm,等离子处理后缩至 0.06-0.08mm,且边缘无黄变)。
-
专用吸收涂层(辅助)
- 原理:涂覆对 1064nm 激光高吸收的黑色涂层(如含碳纳米颗粒的油墨),使激光能量集中于涂层,减少塑料本体受热。
- 适用场景:PTFE 等极端惰性塑料(等离子处理效果有限时),可将 HAZ 从 0.3mm 缩至 0.05mm 以下。
-
基础清洁(必备)
- 方法:酒精擦拭或超声波清洗(去除脱模剂、油污),避免杂质成为 “热点” 导致局部过热。
二、极性塑料(中高表面能,激光吸收率中等)
典型类型:ABS、聚酰胺(PA,尼龙)、聚甲醛(POM,赛钢)
核心问题:表面能较高(ABS≈40-50 mN/m,PA≈45-55 mN/m),激光吸收率中等(30%-50%),但易因表面光滑(如 POM)或吸湿性(PA)导致能量吸收不均,HAZ 边缘易出现熔胀、变色。
核心问题:表面能较高(ABS≈40-50 mN/m,PA≈45-55 mN/m),激光吸收率中等(30%-50%),但易因表面光滑(如 POM)或吸湿性(PA)导致能量吸收不均,HAZ 边缘易出现熔胀、变色。
推荐预处理方法及效果:
-
表面粗化处理(针对光滑表面)
- 方法:喷砂(POM、ABS)或化学蚀刻(轻度酸蚀),将表面粗糙度从 Ra<0.1μm 提升至 Ra=0.5-1μm。
- 原理:粗糙表面通过散射使激光能量分布更均匀,减少局部聚集;同时增加热辐射面积,加速散热。
- 效果:POM 打标时,未处理 HAZ≈0.15mm(边缘熔胀),喷砂后 HAZ 缩至 0.05mm,熔胀消失;ABS 打标时,粗糙化后 HAZ 边缘清晰度提升 40%。
-
干燥预处理(针对吸湿性塑料)
- 方法:PA(尼龙)需在 80-100℃烘箱中干燥 4-6 小时(去除表面吸附水)。
- 原理:水分在激光作用下会瞬间汽化,导致局部剧烈升温,扩大 HAZ;干燥后可避免 “水汽爆沸”,HAZ 缩小 30%-40%(如 PA66 打标,未干燥 HAZ≈0.2mm,干燥后缩至 0.12-0.14mm)。
-
涂层辅助(针对高要求场景)
- 方法:对 ABS 等需高清晰度标记的塑料,涂覆透明打底涂层(含钛白粉),增强激光与塑料的反应对比度,同时减少能量需求(降低 10%-20% 功率),间接缩小 HAZ。
三、透明 / 浅色塑料(高透光性,激光吸收率极低)
典型类型:聚碳酸酯(PC)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(PMMA,亚克力)、PET(聚酯)
核心问题:对可见光 / 近红外激光(如 1064nm)透光率 > 80%,需依赖 “色变反应”(如碳化物生成)或 “破坏结构”(如微发泡)打标,易因能量不足导致 HAZ 扩大(需高功率)或反应不均。
核心问题:对可见光 / 近红外激光(如 1064nm)透光率 > 80%,需依赖 “色变反应”(如碳化物生成)或 “破坏结构”(如微发泡)打标,易因能量不足导致 HAZ 扩大(需高功率)或反应不均。
推荐预处理方法及效果:
-
化学蚀刻 / 染色预处理
- 方法:PMMA/PC 表面涂覆含碳或金属离子的蚀刻剂(如稀硫酸 + 硝酸混合液),形成微米级多孔结构或染色层。
- 原理:多孔结构增强激光散射吸收(PMMA 对 355nm 紫外激光吸收率从 10% 提升至 50%),染色层直接吸收激光能量,减少本体受热。
- 效果:PC 打标时,未处理 HAZ≈0.25mm(边缘发白),蚀刻后缩至 0.08mm,且标记对比度提升 3 倍。
-
激光微预刻(高精度场景)
- 方法:用低功率激光在表面预制 0.01-0.03mm 深的网格 / 凹槽,引导后续打标能量集中于刻痕内。
- 原理:凹槽限制热扩散路径(类似 “热屏障”),适用于医疗级 PC(需无 HAZ 污染),可将 HAZ 控制在凹槽范围内(≈0.05mm)。
-
专用紫外吸收涂层
- 方法:对 355nm 紫外激光打标场景,涂覆对紫外光高吸收的涂层(如含氧化锌纳米颗粒),使能量集中于涂层,避免 PC/PMMA 因高温产生微裂纹。
四、热固性塑料(耐高温但脆性高)
典型类型:环氧树脂、酚醛树脂、不饱和聚酯
核心问题:耐热性高(Tg 通常 > 150℃),但脆性大,HAZ 易导致表面开裂(尤其是厚壁制品);表面多为光滑固化层,激光吸收率差异大(20%-40%)。
核心问题:耐热性高(Tg 通常 > 150℃),但脆性大,HAZ 易导致表面开裂(尤其是厚壁制品);表面多为光滑固化层,激光吸收率差异大(20%-40%)。
推荐预处理方法及效果:
-
喷砂粗化(核心)
- 方法:用细砂(800-1200 目)轻度喷砂,使表面形成均匀微凸结构(Ra=0.3-0.5μm)。
- 原理:粗糙表面减少激光反射,提升能量吸收均匀性,同时降低局部温度峰值(避免超过脆性阈值)。
- 效果:环氧树脂打标时,未处理 HAZ 易出现放射状裂纹(范围≈0.3mm),喷砂后裂纹消失,HAZ 缩至 0.1mm。
-
热固化底漆
- 方法:涂覆与树脂兼容的热固化底漆(如环氧底漆),固化后形成致密薄膜。
- 原理:底漆可缓冲激光能量冲击,减少热量向树脂本体传导,同时提升标记对比度(避免树脂直接碳化导致的黑度不均)。
五、预处理方法选择的核心原则
- 匹配塑料的激光吸收率:低吸收率塑料(PP、PTFE)优先选 “等离子 + 涂层”;中吸收率塑料(ABS、PA)优先选 “粗化 + 清洁”;透明塑料(PC、PMMA)优先选 “蚀刻 + 紫外涂层”。
- 结合耐热性:耐热性低的塑料(如 PE、PP)需通过预处理降低激光功率(如等离子提升吸收率);脆性高的塑料(环氧树脂)需通过粗化分散热量。
- 兼顾生产效率:批量生产时,优先选在线可实现的预处理(如等离子处理、辊涂涂层);小批量高精度场景可采用激光预刻、喷砂等离线方法。
总结:塑料表面预处理的 “针对性” 是控制 HAZ 的关键 —— 对非极性 / 惰性塑料,预处理的核心是 “提升激光吸收率”;对极性 / 透明塑料,核心是 “优化能量分布均匀性”;对脆性塑料,核心是 “分散热量冲击”。合理匹配后,预处理可贡献 50%-80% 的 HAZ 控制效果,是激光打标质量的 “隐形支柱”。
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公司联系,电话:13580828702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