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滑表面的特点是:表面平整、反射率高(金属)或分子排列均匀(非金属),激光作用时能量分布受表面形态干扰小,但对 “能量过量” 更敏感。
-
功率过高:
- 金属(如镜面不锈钢、铝合金):表面反射率高,但过量功率会突破反射阈值,导致表层熔化、氧化加剧,标记边缘出现 “熔渣毛刺”,甚至形成凹陷(尤其光纤激光),破坏光滑表面的平整度。
- 非金属(如光面亚克力、医疗级塑料):CO₂或紫外激光会导致过度气化 / 碳化,塑料可能因高温变形,标记区域发黑、边缘膨胀(如亚克力过烧后边缘呈 “锯齿状”)。
-
功率过低:
- 金属:能量不足以克服高反射率,标记浅淡(甚至无法显影),尤其紫外激光在光滑金属上,低功率可能仅留下模糊痕迹。
- 非金属:能量未达到气化阈值,仅表面轻微变色,标记对比度低,易磨损(如光面塑料低功率打标后,手指擦拭即模糊)。
需 “低功率 + 中高速度” 平衡能量,避免过量。例如:镜面不锈钢用光纤激光(功率 20-30W,速度 500-800mm/s);光面塑料用 CO₂激光(功率 10-15W,速度 600-1000mm/s)。
中等粗糙度表面的特点是:有均匀细小的凹凸(如喷砂处理的金属、磨砂塑料),反射率适中(金属),表面对激光的散射和吸收更均衡,是激光打标的 “理想区间”。
-
功率适中:
凹凸结构可分散部分激光能量,避免局部过烧,同时凸起部分吸收能量更多,形成 “凸起被气化 / 变色,凹陷保留原貌” 的清晰对比(如磨砂不锈钢用光纤激光打标,文字与磨砂底形成高反差)。
-
功率过高:
凸起部分过度气化,凹陷处也被能量波及,导致标记边缘模糊(金属可能出现 “熔池扩散”,塑料可能整体焦黑),反而降低对比度。
-
功率过低:
仅能作用于凸起顶端,标记深度不足,且凹陷处未被触及,导致标记 “断断续续”(如半光面塑料低功率打标,文字笔画有缺口)。
-
速度适中(300-600mm/s):
能量可均匀覆盖凹凸表面,凸起处充分反应,凹陷处能量刚好不过量,标记边缘整齐、深度一致(如哑光陶瓷用紫外激光打标,二维码每个模块清晰可辨)。
-
速度过慢:
凹陷处能量累积,导致整体标记 “发灰”(金属)或 “发黑发糊”(塑料),破坏中等粗糙度的天然对比度。
-
速度过快:
仅凸起处被短暂作用,标记深度浅,且因凹凸遮挡,部分区域(凹陷上方)可能漏标,形成 “斑点状” 缺陷。
“中功率 + 中等速度” 最大化利用凹凸对比。例如:磨砂铝合金用光纤激光(功率 30-50W,速度 300-500mm/s);半光面 ABS 塑料用 CO₂激光(功率 15-20W,速度 400-600mm/s)。
粗糙表面的特点是:表面沟壑深、凹凸不均(甚至有杂质 / 氧化层),激光能量易被凸起、凹陷或杂质 “选择性吸收”,能量分布极不均匀。
“较高功率 + 中慢速度” 平衡穿透性和均匀性。例如:铸铁毛坯用光纤激光(功率 50-80W,速度 150-300mm/s);粗面木材用 CO₂激光(功率 20-30W,速度 200-400mm/s)。
实操建议:针对未知粗糙度材料,可先做 “参数测试”—— 固定速度(如 300mm/s),逐步提升功率观察标记清晰度;或固定功率,调整速度观察边缘整齐度,再根据结果微调,优先保证标记 “清晰、无过度损伤”。

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公司联系,电话:13580828702;